事业编制环卫工竞聘激烈社会资源分配需更合理
事业编制环卫工竞聘激烈社会资源分配需更合理
在2012年10月中旬,哈尔滨城管局公布当时报名的结果是:7个工勤技能岗位引来1万多人报名,最终获得考试资格的七千多人中,拥有本科学历的接近三千人,占四成多,其中还有29人拥有统招硕士研究生学历。最后的结果是,只录取了7名研究生,而另外22名研究生没有被录用。面对各种声音,被录取的一位研究生环卫工说:“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想要的人生。”而落选的22位研究生之一则说“也要在编制里”。能够成为这个事件最关键的因素可能就是四个字:“事业编制”。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全国青联新闻出版界别副秘书长吴永强认为:
吴永强:虽然当今社会中讲求彰显个性,职业的追求也更加多元化和丰富化,但由于这几年社会生活、经济生活的压力等诸多因素,乃至于社会生存不安全感,不稳定感等都导致追求一个稳定的职业成为进入社会的职场人士重要甚至是祁保洁科目。比如事业编制,毫无疑问就是职业稳定。在最近的报道,年薪15万的人,在同学聚会的时候,面对事业单位乃公务员群体都自愧不如。
当前竞争公务员或者事业编制甚至超过了千军万马竞争高考的趋势,这并不是社会之福,也不是一个社会所应当具有的创新竞争力的的体现。一言而蔽之,公务员也罢,事业编制也罢,追求的是稳定。在全球化发展趋势之下,竞争的惨烈程度超过任何时候。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人们都去追求稳定,安逸,追求体制内的生活方式,从创新的角度,竞争的角度,从社会整体发展的角度来讲,毫无疑问它的生命力在一定程度上是会得到损耗,甚至是折扣。应该让我们反省当前的公务员编制乃至于事业编制和社会整体发展情况是不是科学和均衡。
被录取的7位研究生当中,有一位是曾经是一家培训机构的老师,月薪将近4000元,成为环卫工人之后收入减少了2000多元,落差很挺明显,但他直言不觉得意外,因为的就是稳定。当经济发展或者发展预期放缓的时候,人们更多的是从安全性角度来考虑,更倾向作出比较规避风险的选择,去考公务员,这无可厚非,但如果就业的时候一味的追求稳定,没有结合自己的个人兴趣和特点,这对于考生来说,是不是不太理性,毕竟国家更需要活力和创新。
吴永强:通俗点就是决定脑袋,所坐的位置不同得出的结论也有很大不同,但是对于千军万马甚至是也在编制里的认识观来讲,我个人觉得是当前社会价值导向趋势的一种误导或者曲解,其实整个社会乃至于设计社会体制结构的具有公权力的决策部门应该做一个很好的反思。
有一种声音就说,为什么人对编制如此迷恋和追逐呢?因为一份编制规划出了身上的三六九等,因为编制背后可能会带来一系列的福利和优待,比如户口、教育、社会保障等。也因为这份编制带来了一个人少奋斗若干年的诱惑。说到就业,每个人都会说,希望能够人尽其才,学以致用,打破体制内外的差别,创造一个良好的就业环境和创业环境,这样一种机制到底应该如何建立呢?
吴永强:从整个社会的体制设计来讲,对于社会公共资源的分配应该更加合理,更加的均衡,更加的科学。公务员和事业编制群体享有的社会公共资源的分配和占有公共资源的比例超过于非公务员群体。十八大之后,中央决策领导群体在若干个场合一再强调,改革要进行深化,进入深水区,要攻坚克难。社会资源不均衡、不科学、不公平的现象都在今后的改革当中需要进行强力的和改变。对于非公务员群体在社会当中存在的价值和所给予应有的回馈、回报应该加大力度的倾斜。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东莞外来工群像:每天坐9小时 经常...8